3月21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》,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进入操作实施阶段。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测算,钢铁在中国乘用车材料质量中占比55.58%,碳排放量占比24.09%。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,将对位于其产业链下游的汽车行业降碳带来怎样的影响?
2021年7月,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线上交易。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,碳市场发电行业管控二氧化碳排放,占全国总量比重约40%,纳入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行业后,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达到60%以上。碳市场将在现有发电行业基础上新增企业约1500家,覆盖碳排放量新增约30亿吨。
4月9日-14日期间,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与汽车主机厂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、碳排放核算企业、汽车行业专家等深入交流后发现,碳市场扩围,有利于推动汽车产业链整体降碳。但在碳数据核算方面,还需政策进一步细化,给予企业更实际的支持。
从整个汽车产业链看,汽车主机厂除了自身降碳,也可带动上游供应商降碳。据了解,汽车企业一般对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属性有低碳要求。具体到钢铁相关零部件,车企则希望供应商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提供低碳钢。
降碳成本始终是企业最为关心的。中汽碳(北京)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明楠对研究员表示,碳市场扩围将带来积极影响,有助于引导钢铁行业降低碳排放。“碳市场的核心目的是,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。同时,通过市场化机制,鼓励不同企业以更低成本降碳。”
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降碳成本,主要体现在工艺流程上lehu乐虎游戏官网,。比如,比利时企业贝尔卡特主要生产钢丝产品,其中钢帘线用作汽车轮胎的骨架材料。贝尔卡特北亚区可持续发展总监仲崇毅告诉研究员,企业主要通过低碳技术降低碳排放,从生产运营端实施节能减排项目。此外,通过采购端钢厂减少原材料的碳排放。一是使用回收废钢作为原材料,通过电炉进行“短流程”炼钢;二是在“长流程”(从铁矿石开始逐步冶炼)转炉炼钢中增加废钢比例,尝试突破使用25%废钢的技术瓶颈;三是探索氢冶炼等新技术。
“这都会增加企业成本,关键要通过经济推动,才能实现产业链降碳。”仲崇毅说,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,会根据边际减排成本的计算,划分项目优先级,筛选既能减排又能降低成本的项目。贝尔卡特集团的减排目标是以2019年为基线年范围一、范围二的碳排放减少46.2%,期望降低15%的能源强度,预计投资2-3亿欧元。企业每年还在全球范围内投入约7000万欧元的研发成本,其中可持续是主要议题。
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将重塑汽车产业链竞争逻辑,短期倒逼降本增效,长期驱动绿色溢价与技术壁垒构建。易碳数科董事长周晶分析称,业内观点认为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后,钢铁企业需承担环保改造(约100元/吨钢)和碳权购买成本。以年产500万吨钢厂为例,未来若3%配额需购买,年成本约2900万元;但长期看,绿色钢材(如低碳汽车板)溢价能力会增强,车企为应对欧盟相关规则,打造可持续发展品牌,将优先采购低碳钢材,形成“减碳-溢价-收益”闭环。
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相当于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提供了“变现”途径。原本需要企业支付的降碳成本,现在通过碳市场得以分摊;企业卖出碳排放配额还能获得收益,从而降低成本压力。“到底谁要为低碳属性买单,通过碳市场,可以化解一部分成本,避免转嫁到终端市消费者身上。”一位车企供应链可持续负责人表示。
碳数据是量化降碳成本的重要依据。从汽车产业全链条数据贯通看,钢铁企业需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,精准追踪从铁矿石到钢卷的碳足迹;而从产业链协同需求看,车企也在提高对供应链碳数据透明度的要求。
碳市场扩围,不仅使得汽车行业获取碳数据变得更为便利,碳配额买卖情况也能反映降碳程度,成为车企选择低碳供应商的参考。因此,碳数据的真实可信尤为重要,直接影响交易金额,关系着交易是否公平有效,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。
一方面,企业对碳数据的采集组织、计算方法不一致,且终端出口市场存在标准差异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,随着欧盟新电池法案等政策的出台,企业管理上游供应链的碳排放,越来越需要真实而非数据库平均值的碳数据。
真实数据是指经过实际收集、验证并满足合规要求的数据,例如通过现场生产情况、购买发票等详细记录计算出的碳排放量等信息。而数据库数据往往是历史以往的,可能存在质量问题,不能准确反映当前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实际状况。上海碳衡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黄彦翔认为,行业正处于从使用数据库数据向收集真实合规数据准换的过渡阶段。这涉及数据收集、合规性验证以及通过审核获得证书的过程,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、可用性。
另一方面,产业链上下游碳数据流转中,需要确保数据的合规性、安全性。数据交互主要存在两个问题:一是利益冲突,整车厂难以要求其一级、二级供应商分享底层能耗数据,因为可能涉及保密工艺和流程信息;二是数据合规性问题,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未经正确处理,无法用于碳审计等环节。
黄彦翔谈到,就像财务报表一样,企业做完碳排放计算后,必须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合规性审查,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,防止数据造假。这样lehu乐虎游戏官网,,下游企业才能信任并使用这些数据作为其碳排放计算的基础。
汽车产业链链主是带动供应商降碳的关键。因为除了上市企业面临ESG披露要求,受欧盟“碳关税”(CBAM)、《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》等影响,汽车出口企业对产品碳足迹核算有一定动力与需求。比如,贝尔卡特下游轮胎制造商米其林,对绿色可持续材料有明确目标。因此,将回收钢应用于原材料中,形成一条完整的回收利用链条,既能帮供应商降碳,也有助于产业链整体实现减排目标,满足双方可持续发展需求。
不过,对于碳数据,存在行业认知不足、重视不够、衔接不通的问题。因此,还需政策予以引导推动,通过更为细化的补贴方式,鼓励汽车产业链企业降碳。
首先,对碳数据管理的行业认知需要一定时间积累,也需政府、企业、协会、研究机构等从中推动。比如,一些碳数据核算服务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,帮助提升了企业对碳足迹管理的认知,通过培训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和行业语言。“我们需要联合多方力量,解释为何整车厂及供应商要做碳排放管理,形成行业共识,推动专业化发展。”黄彦翔表示。
一是提供政策激励,减轻车企降碳成本。车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,低碳材料生产过程中,可能需要额外投入能源和技术改造成本。因此,政府在提供补贴时,可补贴材料生产商使其降低成本,或补贴车企以减少消费者负担,促进低碳汽车销售。同时,仲崇毅表示,购买绿色钢铁产品有一定溢价,希望政府能提供激励政策,鼓励更多汽车企业参与。
二是政府针对不同环节,细化补贴政策,增强企业降碳能力。多位受访者都认为,成都在这方面出台的细化政策值得借鉴。比如,零碳券是成都向开展节能减碳建设的有关企业、公共机构发放的定额电子代金券,每年安排市财政预算内资金1000万元,用于零碳券兑付。包括能力建设零碳券、碳足迹认证零碳券、碳核算零碳券和碳减排挂钩贷零碳券4类,对应面额分别为4000元、3万元、2万元、5万元。
三是政府、行业协会和认证机构支持本土化工具研发。通过加大对本土碳数据核算企业的研发补贴,推动开发多标准转换工具,实现“一次核算,多国适用”。周晶认为,在与国际软件及数据库产品的比较中,希望政府、行业协会和认证机构能更加公正地看待中国自主研发的品牌。虽然起步较晚,但国内产品的迭代速度较快,希望有更多实践机会证明竞争力。比如,国产碳量化软件和数据库产品目前受欧洲企业认可度较低,但通过AI等技术赋能,及更多的国际贸易实际案例落地,将有助于增强国际市场认可度。
最后,无论是产业链上下游,还是跨行业维度,碳数据间都需进一步打通、融合。为了实现标准统一,也需要政府、协会从顶层设计上,协同推动标准互认,帮助企业避免重复工作量。比如,易碳数科参与建设的钢铁等多个行业EPD平台(环境产品声明平台),在行业范围内统一了碳量化方法学和计算工具,使钢铁企业的碳数据可被汽车供应链直接调用参考,避免重复核算。同时,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(CPP),覆盖市场上全部乘用车车型和部分商用车车型的碳足迹数据,且数据可公开访问。
随着碳市场扩围,当碳数据与企业成本挂钩,将为汽车供应商带来更多降碳动力,推动汽车产业链整体降碳。在这一过程中,只有解决好碳数据问题,才能把能源、资源消耗,转化为“碳语言”,真实反映企业的降碳成效。未来,还需更多实践案例,上下游企业需要共同努力,不断深化行业认知,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降碳成本。